上一篇:下一篇:

[学术会议】“中南大讲堂”之名家讲坛:黄泰岩:中国经济学构建的理论框架

发布者:黄亚群发布时间:2025-10-27浏览次数:58

10月25日下午,文泉南楼206会议室举办2025年第8期“中南大讲堂”之名家讲坛,本次讲坛由半岛线上平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科研部共同主办。论坛邀请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年会秘书长,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院长黄泰岩教授以“中国经济学构建的理论框架”为题开展前沿学术分享。讲坛由经济学院院长石智雷教授主持。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领域学者及青年学子8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坛。

讲座伊始,黄教授指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须以中国经验为经验基础,并在马克思理论范式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性发展。

基于此,黄教授系统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与西方经济学的内在缺陷。他指出,尽管二者均以财富为逻辑起点,但西方经济学理论层面未完成从财富到商品的转化,仅在生产力框架内,将财富等同于使用价值,聚焦财富的生产与分配,忽略生产关系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而马克思推进了“财富向商品转化”的理论,通过将生产关系纳入商品生产的内涵,把商品的内在矛盾转化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最终形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分析框架。

结合丰富的案例,黄教授进一步分析了马克思的相关理论,包括商品向市场经济转化、市场经济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转化,以及这一转化过程孕育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等。最后,黄教授提出了中国经济学的构建思路。他明确中国经济学应从“一般”出发,确立“市场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的逻辑起点,并进一步搭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框架,即“制度—结构—运行—绩效”框架,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提供了具体路径与方法。

黄教授立足政策文件与基层实践,贯通历史发展与当今形势,旁征博引间融入个人履历与经验。他在传授经济理论、解读经济现象的同时,更以经济学思维阐释为人处世之道,引发在场师生热烈讨论。石院长就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与黄老师展开深入讨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则围绕GDP 增速放缓的现实情况,与黄老师进行探讨。此外,针对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人工智能发展对劳动者的影响,以及相关制度设计问题等,与会师生展开了充分交流。

至此,2025年第8期“中南大讲堂”之名家讲坛圆满结束。


嘉宾简介:

黄泰岩,中央民族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年会秘书长,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曾任中央民族大学校长、辽宁大学校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先后入选北京市第一批跨世纪人才、教育部第一批跨世纪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北京市新世纪理论人才、辽宁省攀登学者、国家级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先后出版著作60多本;发表论文500多篇。先后获得教学科研奖励30多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马工程)项目/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等50多项。主持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委托的规划编制项目2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