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下一篇: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经济学党支部组织召开专题学习会

发布者:雷菁发布时间:2025-10-31浏览次数:14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10月30日下午,经济学院经济学党支部在文泉南206会议室组织召开专题学习会,围绕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展开深度研讨。党支部书记谢靖主持会议并作领学发言,党支部全体党员教师参加会议。

会议伊始,谢靖系统阐述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重大历史意义与战略指引。他指出,全会于“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历史交汇点举行,为国家中长期发展锚定了方向、规划了路径。他强调,全会在经济部署上展现出极强的系统性与前瞻性,作为经济学研究者,必须主动将学术科研“小逻辑”融入服务国家战略“大格局”,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经济理论与现实问题,产出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高水平成果,同时将最新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培养能够堪当时代大任的经世之才。

在核心精神研讨环节,与会党员教师结合专业背景,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

青年党员教师黄晓琪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分享了她的学习心得。她指出,全会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理解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关键指引。她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一刀切”,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她结合研究提出,各地应基于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研优势,进行差异化突破:传统产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应聚焦“智改数转”,推动老树发新枝;科教资源富集的地区则应致力于打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链条,培育未来产业。这对高校研究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深入一线,为不同区域量身定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与政策工具箱。

支部老党员马强文从“教育强国”的视角,深刻阐述了经济学教师的使命。他提出,经济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塑造。全会描绘的宏伟蓝图,是经济学课程最鲜活的“案例库”。他分享了自己将“共同富裕”、“全国统一大市场”等全会精神核心概念融入《宏观经济学》课堂的实践,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现实政策、辩论发展路径,不仅深化了其对理论的理解,更激发了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家国情怀与学术志趣。

之后,党员教师李业梅聚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一战略基点,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全会将科技自立自强摆在突出位置,意味着未来国家的资源投入与政策体系将更侧重于破解“卡脖子”难题与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在此过程中,高效顺畅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至关重要。高校作为创新策源地,不能“闭门造车”,必须与企业尤其是“链主”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协同创新共同体,共同界定研发方向,共享知识产权,共担创新风险,才能真正让实验室的成果转化为生产线上的竞争力。

党员教师袁璐璐则围绕“着力提振消费”这一关键议题,进行了学理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她指出,内需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而当前提振消费的核心在于稳定居民预期、提升消费意愿与能力。这需要打出一套“组合拳”:短期内,可通过发放消费券、优化消费场景等方式激发潜在需求;从中长期看,则必须依赖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提高居民工资性收入与财产性收入,并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从而为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内需支撑。

党支部书记谢靖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本次专题学习会讨论深入、成果丰硕。经济学党支部将以此次学习为新的起点,持续深化“学悟结合、学研结合、学用结合”的模式,引导全体教师将全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转化为立德树人、科研创新的丰硕成果,为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持续贡献“中南大”的智慧与力量。